读过生物学的都知道,
胎儿的性别是由男性精子所携带的染色体决定的。
如果精子携带了X染色体,
那么受孕的那一刻决定了胎儿为女孩;
如果精子携带了Y染色体,
那么受孕的那一刻决定了胎儿为男孩。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胎儿的性别也有可能反转?
近日,顶级期刊《自然》(Nature)最近发布了一项“颠覆”的研究[1],标题为《母体铁缺乏导致雄性小鼠胚胎发生雌性化转变》(Maternal iron deficiency causes male-to-female sex reversal in mouse embryos)。研究团队通过多维度实验得出:当通过药物诱导或低铁饮食使母体处于缺铁状态时,部分XY胚胎出现性别逆转。也就是鼠妈妈怀孕的时候缺铁,可能导致本应是雄性的鼠宝宝发育出卵巢。
缺铁真的能让儿子变女儿?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哺乳动物中,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XX为雌性,XY为雄性。
但是实际上染色体只是决定性别的一个方面,真正的性别分化需要精确的基因表达程序。
哺乳动物决定性别有一个关键的基因,叫SRY,它就像启动雄性发育程序的开关,位于Y染色体上,如果这个开关顺利打开,胚胎就会发育出睾丸。
如果是雌性XX染色体,因为没有Y染色体,也就没有这个开关,自然就直接发育成卵巢。
这个SRY基因开关需要靠一个叫KDM3A的酶来打开。关键来了,这个酶需要一个特定工具才能有效工作,这个工具就是亚铁离子(Fe2+)。没有足够的亚铁离子,KDM3A就没有办法工作,SRY开关就打不开。
在这个小鼠试验中,科学家在实验室培养的细胞中把铁的含量降低到正常水平的40%左右,结果发现——
SRY基因的表达明显变弱了,更神奇的是,本该发育成睾丸的细胞开始出现一些通常在卵巢发育中才出现的信号。
科学家让怀孕母鼠在决定胎儿性别的孕早期短时间里缺铁,结果生了72只携带XY染色体的小鼠,其中4只长出了两边卵巢,1只长出了一边卵巢,一边睾丸。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的发现是:缺铁可以通过干扰Y 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ry 的表观遗传学特征影响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胚胎发育,简单来说就是缺铁可能会导致雄性小鼠胎儿的性腺发育成卵巢而不是睾丸,也就是文章标题所说的“母体铁缺乏导致雄性小鼠胚胎发生雌性化转变”。
仅从这个研究的结果来看,虽然细胞实验可以充分证实缺铁给雄性小鼠的性腺发育带来的影响,但当实验在动物身上进行时,即便是在用铁螯合剂造成母体极度缺铁的极端情况下,72 只XY 小鼠中也只有4 只出现了两个卵巢,1 只具有一个睾丸、一个卵巢。而当研究者使用缺铁膳食造成母鼠缺铁性贫血时,58 个XY 小鼠的性腺发育均未受到干扰。
这说明,当小鼠母体在孕育雄性胎儿时,胎儿的性腺发育环境很难出现细胞实验中那种绝对缺铁的情况,所以缺铁对于雄性胚胎性腺发育的风险理论上确实存在,实际上发生率却并不高。绝大多数人其实不必太担心出现类似的后果。
再者,这项研究只是陈述了在细胞实验和小鼠实验中发生的现象。人类身上是否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其实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绝大多数人其实不必太担心出现类似的后果。
不过,虽然不用过分担心铁缺乏会让男性胎儿睾丸发育异常,出于对孕妇和宝宝(无论男女)健康的考虑,铁缺乏仍然是一个需要认真应对的问题。
妊娠期缺铁除了同样面临一般成年人缺铁的风险外,更会增加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胎儿发育不良等不良生育结局,危害孕妇和胎儿的身心健康。所以,科学备孕和按时产检、遵医嘱认真补铁一直是很重要的、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