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胸腹腔严重积液,如果继续怀孕,腹水持续扩散,可能会胎死腹中;如果选择立即剖腹产,产后的宝宝及时通过超声介入术抽出胸腔积液,缓解心肺压迫,尚有一线生机,但给刚出生的新生儿实施介入手术,有一定的风险。
怎么选?这是孕妈妈陈女士面临的难题!
01
来自赣南某县的陈女士得知自己怀上三胎后,每天都在期待着瓜熟蒂落的那天,没想到一张超声单,让她及其家人陷入了焦虑、迷茫、困惑、担心的漩涡。
孕28周时,陈女士在当地例行产检发现右侧胸腔有部分积液,并在随后5周的产检中发现胎儿胸腔积液进行性增多。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胸腔积液从单侧变成了双侧,还有腹腔积液和羊水过多的情况。
如此多的积液,导致宝宝的肺叶被大部分压缩,那宝宝能安全等待出生吗?出生后,宝宝的肺叶能够充分扩张,像其他小朋友一样自由呼吸吗?这些担忧使得陈女士夫妻越来越不安,于是来到了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
02
赣州市妇幼保健院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产科、新生儿科、麻醉科、超声医学科、产前诊断科、儿外科等学科会诊。专家讨论后认为,结合孕期检查结果,孩子不存在其他明显的结构异常,但是严重的积液(左侧胸腔积液65mm×53mm、右侧胸腔积液91mm×45mm、腹腔积液45mm)已经对宝宝的心脏产生很大的压迫风险。“必须紧急手术分娩了!”否则,随时可能胎死宫内。
然而,紧急分娩手术面临一个问题:双侧胸腔积液量多,出生后严重影响胎儿肺部扩张,如果出生后无法建立有效循环呼吸,新生儿出生后也是面临死亡。怎么办?
最后,专家们考虑决定实施超声介入手术,也就是说,在宝宝娩出后第一时间给予呼吸支持,然后再进行胸腔、腹腔引流,缓解胸水、腹水对心肺的压迫。为刚出生的新生儿做超声介入术,并且要在极短的时间内精准完成,难度可想而知,生命面前,容不得犹豫,赣州市妇幼保健院的医生们决定迎难而上。
03
当天下午,陈女士躺在手术台上,产科、新生儿科、超声医学科、麻醉科等多科室组成的抢救团队集结在手术室严阵以待。麻醉医生缪剑副主任医师为产妇打好麻醉;产科主任刘桂荣主任医师快速手术取出胎儿,孩子哭不出声,周身发绀、水肿、呼吸弱,新生儿科医生潘华副主任医师立即给患儿清理呼吸道,气管插管、复苏囊辅助呼吸,一系列操作一气呵成,同时也为下一步抢救争取了时间。几乎同时,超声医学科介入组组长孙泉在超声实时引导下争分夺秒地依次将三根管子分别插入胎儿左右胸腔及腹腔,这是本次抢救能否成功的最为关键的一步,庆幸的是,伴随着那根细小、承载生命希望的引流管被准确放入了孩子体内,胸腔积液缓缓排出,患儿逐渐恢复了心跳和呼吸。
04
根据化验结果,孩子确诊为乳糜胸、乳糜腹,转入NICU进一步治疗。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大量乳糜液丢失、酸中毒,全是摆在新生儿医护人员面前的难题,为此,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在最短时间内相继建立了picc、颈内静脉等血管生命通道,并逐步调整呼吸机模式、静脉液体和药物,进行纠正酸中毒、抗感染、对症治疗、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方案。在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孩子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好转。患儿胸腔闭式引流、腹腔闭式引流量逐渐减少,原本急促、费力的呼吸逐渐变得平缓、规律,血氧饱和度数值稳定在安全范围内,动态下调有创呼吸机参数,在救治的第8天,患儿拔除经口气管插管,改为无创通气治疗,在救治的第13天,患儿撤无创呼吸机通气,改低流量吸氧,各项监测指标也在逐渐恢复正常,动态复查床旁胸腹腔超声,提示胸腹水引流量也在逐渐减少,在救治的第23天,患儿夹管试验期间复查胸腹腔超声未见积液积聚,予拔除引流管。后续引流管置入处的小伤口数天内愈合,动态复查胸腹腔彩超,确认积液完全吸收,肺复张良好。住院一个月后,患儿痊愈出院。
此次跨越生死营救的成功,不仅是医疗技术的胜利,更是多科室密切协作的成果。作为江西省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赣州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赣州市儿童医院(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将持续提升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的救治能力,为赣南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健康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